技校网

客服
苏州技校网 > 苏州技校招生 > 苏州职业学校招生

江苏吴中中等专业学校2020年报名条件、招生要求、招生对象

来源:江苏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日期:2019-11-13 15:09  439人关注

同学们对一所学校的信息了解的差不多的时候,如果想要报考的话,就还需要关注一个事情就是关于学校的报名条件、招生要求、招生对象的基本情况。接下来,小编就为同学们介绍一下江苏吴中中等专业学校的报名条件、招生要求、招生对象的基本情况,以供同学们参考。

江苏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对象

应往届初高中毕业学生。

江苏吴中中等专业学校2020年报名条件、招生要求、招生对象

江苏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报名条件

1.参加对口单招和中职注册入学报名和体检,且未被对口单招录取的考生。

2.考生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符合国家和省有关体检工作文件规定。新生入学时,学校将对新生进行资格审查和身体复查,对不符合体检要求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江苏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报名方式

1.凡符合中职注册入学条件的考生,通过网络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注册入学管理平台,向我院提出注册申请。

2.我校根据考生的思想品德表现、个人特长、专业技能情况、平时成绩或对口单招成绩择优录取。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考生可以优先录取,考生须在中职注册入学开始前,将有关证书的复印件等证明材料报我校审核。

(1) 参加校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的考生;

(2) 具有人保部门签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生;

(3) 有艺术或体育特长的考生;

(4) 参加对口单招文化统考和技能考试取得成绩的考生;

(5) 思想品德有突出表现的,经所在学校推荐,并经我校招生领导小组认定的考生。

(6) 有其他突出才能,并经我校招生领导小组认定的考生。

江苏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拓展阅读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是吴中区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学校成立于2007年7月,由原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吴中学院、江苏省吴中职业高级中学、郭巷职业中学三所学校,根据吴中区委区政府的决定,实施资源整合,易地新建。2013年12月,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吴中学院基础上挂牌成立吴中开放大学,并被江苏开放大学确认为首批二级学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346人,专任教师304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58人,江苏省特级教师2名,江苏省领军人才1名,姑苏教育人才1名,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333人才1名,苏州市名教师2名,苏州市青年拔尖人才1名,东吴教育青年拔尖人才3名,吴中区知名教师3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6名,吴中区学科带头人40名、吴中区班主任带头人5名,吴中区骨干教师53名,苏州市优秀双师型教师6名。拥有省市级名师工作室7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4311人(其中中职学生1354人,五年制学生2509人,高中起点448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注册生1191人,在校生总数为5502人。社区非学历教育培训每年18000余人次。学校积极参与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分别与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合作举办“3+4”中职与本科教育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与江苏开放大学合作举办“3+开放本科”中职与开放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与苏州市职业大学合作举办“3+3”中职与高职教育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目前就读学生400余人。形成了融中专、五年制高职、高职高专、中高职衔接和中职本科衔接培养试点项目、成人高考和开放教育于一体,升学与就业相兼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目前,学校开设了以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和文化艺术类为核心的重点专业,并形成了相关专业群。其中,会计专业为省示范和省品牌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专业为省品牌专业,太阳能与沼气技术利用专业为省特色专业,电子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省示范专业。建有两个1500平方米实训车间和88个实验实训室,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实训设施总值5185万元。电子技术应用和光伏技术应用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光伏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同时为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牢固确立“市场需求就是办学方向、社会满意就是质量标准、适应经济发展就是学校生命”的办学理念,严谨治校,强化管理。主动适应发展方式的转变,全力打造专业精品,悉心营建职教特色,积极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出积极努力,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

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关于江苏吴中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相关的基本情况,同学们可以看一下学校的招生要求是怎么样的,也可以看一下自己是否具备学校的招生资格。

展开全文 ∨
初中生入口 招生问答 高中生入口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同区域学校
 
江苏职业学校招生江苏技工学校招生江苏技师学院招生江苏职业高中招生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