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客服
苏州技校网 > 苏州技校招生 > 苏州职业学校招生

江苏相城中等专业学校学费、收费情况

来源:江苏相城中等专业学校  日期:2019-11-06 13:50  705人关注

同学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也会关注到学校的收费情况,现在很多公办中职院校都是免除学费的收取,相信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又相对减少了很大的压力。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江苏相城中等专业学校的学费情况,以供大家参考,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

江苏相城中等专业学校各专业学费

 招生专业 学费
 财经商贸  免学费
 机电工程 免学费
 信息工程  免学费
 旅游烹饪  免学费
 机械工程  免学费

江苏相城中等专业学校杂费明细

1.职业高中部分专业经批准后可收取实习材料费,收费前应公示批准文件,实习材料费多退少不补。

2.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学费全免。

3.学生因各种原因自行转(退)学的,就学时间在三个月(含三个月)以内的退还50%的学费、住宿费;超过三个月

的,不退学费、住宿费。学生受校纪处分被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的,不退还已收取的学费和住宿费。

4.教材簿册费300,住宿费400,社会实践分130,代办学生意外保险费(自愿)100。

江苏相城中等专业学校助学政策

根据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苏财规〔2012〕36号)文件规定,自2012年秋季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一、二、三年级学生实施免学费政策;相教规【2018】55号;相价价【2018】18号;相财预【2018】21号;苏价费[2014]136号(高等学校);苏价费【2007】270号;苏教财〔2007〕30号;相价价﹝2009﹞29号;依据苏财规[2012]36号、苏教财[2010]14号、苏教财[2011]17号、相教财[2011]12号文件精神,2013春季学期起,就读中等职业学校高一高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涉农学生 , 实施 助学金发放政策。需申请享受助学金的学生,需提供证明(如低保证、残疾证、贫困生提供居委会证明等)。

江苏相城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区委政府斥资3亿,高标准打造的,弥漫现代化气息的新校东临风光旖旎的阳澄湖,西傍227省道,毗邻沪宁高铁苏州站,交通便捷,环境雅致。学校占地205亩,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配备了72个实验实训室,实习实训设备3000余万元,配置高端电脑1100多台。学校拥有现代服务业培训中心、工业制造培训中心和集酒店、超市、学生创业基地为一体的学生创业中心。

学校秉承"依托产业办职教,办好职教助产业"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实用技能人才,服务相城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走"与相城经济互动,与企业行业共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深化产学结合,与产业行业企业密切互动。目前拥有校企合作企业300多家,建立了企业冠名式、工学结合式、订单培养式、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多元化合作方式。学校实行"五证就业"(毕业证、技能等级证、通用英语等级证、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普通话合格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一项技能、谋一份职业、干一番事业"引领学生,力求将学生培养成知识切实、技能精熟、人格完整的高素质劳动者。

学校现有机电工程、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旅游烹饪五个专业部,开设20多个热门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市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另有具备省级示范、品牌或特色专业建设标准3个),市级示范专业5个,市级优秀新专业1个,市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课改实验点1个,市级课改实验点1个,市级精品课程2个。专任教师近200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5人,研究生26人(含在读),"双师型"教师比例71%,在校生35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近年来,学校办学声誉日盛,陆续获得了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社区培训学院、苏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等荣誉。连续三年蝉联相城区常规管理示范学校。成立了相城区首个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有900多名中职生通过省对口高考升入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能",在历年的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佳绩。学校培养了大批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关于江苏相城中等专业学校的学费收费的情况,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考虑来做选择,对于助学金和奖学金的详细事项可以在入学以后咨询班主任老师。

展开全文 ∨
初中生入口 招生问答 高中生入口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同区域学校
 
江苏职业学校招生江苏技工学校招生江苏技师学院招生江苏职业高中招生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