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客服
铜陵技校网 > 铜陵技校招生 > 铜陵技工学校招生

2024年铜陵初三毕业可以上的公办技工学校名单汇总

日期:2024-01-23 13:28  351人关注

2024年铜陵初三毕业可以上的公办技工学校有:安徽铜陵技师学院、铜陵信息工程技工学校等技工学校。

2023年铜陵初三毕业可以上的公办技工学校名单汇总

2024年铜陵初三毕业可以上的公办技工学校名单汇总

序号 技工学校名称 技工学校性质
1 安徽铜陵技师学院 公办院校
2 铜陵信息工程技工学校 公办院校

1、安徽铜陵技师学院

安徽铜陵技师学院简介

铜陵市理工学校(安徽铜陵技师学院),系集中高职教育、职教高考、中高级工、预备技师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全日制公办综合性职业学校,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学校位于铜陵市国家4A级风景区西湖湿地公园南侧,占地面积38.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教学实训、生活服务和运动健身等功能设施完善;风景宜人,湖泊、林木、花卉与建筑相映成趣。拥有顺达驾考学校、华胜名车专修店等14个校内实训基地及7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总值8000余万。现有专任教师27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正高级讲师1人,高级职称90人,省级教坛新星15人,省级技术能手2人,省级名师工作坊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2个。全日制大中专、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学生10000余人。

安徽铜陵技师学院办学设置

学校下设机电学院、经贸学院、交通学院、文理学院、培训学院和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分院共31个专业。总资产4.85亿元,建有领跑全省职业院校的VR实训中心、智能制造中心等7个;拥有国家示范专业7个、省示范专业7个和市级重点专业8个。与铜化集团、PCB产业园等8家著名企业加强校企融合,实现招生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与中国工程焊接协会(焊接研究院)、省焊接协会、市港航海事局、华胜集团等共建生产实习型厂校,探索理实(工学)一体化教学。又与央视财经频道《中国大能手》合作,共建汽车维修等6个专业,共育高级人材。2015年成为全市公共实训基地,2019年初承办召开市职联暨市大国工匠基地会议。各类职业技能年培训达到10000人次以上。

安徽铜陵技师学院办学管理

学校坚持全员育人,实行“全人职教-根雕艺术”教育模式,高端成材能力彰显。“全员育人日慈日进德育模式”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师生有60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等奖项。2018年省赛获得包括9个一等奖在内的总成绩全省第二,受到铜陵市人民政府通令嘉奖。现为中国大能手教育培训学院、国家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工会金牌蓝领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级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商务部机关事务局连续7年来校招聘。毕业生本地首次就业率达65%以上。

2、铜陵信息工程技工学校

铜陵信息工程技工学校简介

铜陵信息工程技工学校是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一所技工学校,学校位于义安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铜陵高铁北站,主要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以实训模块化教学的主要模式。学校主要开设高铁乘务、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无人机、旅游与酒店管理、美容与化妆等前沿和高薪专业,学校与学生百分百签订就业合同,毕业即由学校全部安置就业。

铜陵信息工程技工学校办学设施

学校地处山水园林城市的铜陵东部城区,坐落于省级经济开发区金桥工业园内,毗邻沿江快速通道,总占地面积68799.9平方米,建筑面积23556.67平方米,教学、实训设施齐全。拥有设备先进的计算机机房、数控机械实训车间、电子实训室等完善的实训实习场所。

铜陵信息工程技工学校办学管理

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实行封闭式管理,具有一支素质好、业务强、能创新的年轻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75名,“双师型”近60%。学校本着特色立校、文化育人这一主线,秉承“谦诚、励志、崇德、尚能”的优良校训,始终以就业能力为核心,严抓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百余名学生在国家、省级、市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毕业学生就业率达100%,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铜陵信息工程技工学校资助成才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讲话精神,按照要求积极落实贫困生享受国家助学政策等为主要工作措施,坚持关注学生学业,潜心扶志助力成才。目前已经形成由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梦想基金、奖学金等组成的相互补充、较为完善的经济资助体系。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都不会因贫困而失学。

展开全文 ∨
初中生入口 网上报名 高中生入口
 
择校咨询
 
 
招生信息
 
同区域学校
 
安徽职业学校招生安徽技工学校招生安徽技师学院招生安徽职业高中招生
四川   贵州   云南   重庆   陕西   河北   江苏   甘肃   山西   湖南
浙江   北京   山东   湖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广东   广西   辽宁